你是否曾經為了整理房間而買了一堆收納用具,卻發現房間反而越來越亂?還是做了詳盡的收納規劃,卻遲遲無法實際動手收拾?你知道世界上有「收納師」這種專門協助人收納的職業嗎?
「收納用品越多你家裡東西就會越多,如果買了個箱子沒放幾樣東西,就會想把它裝滿。」整理過上百戶人家的人氣收納師之琳說,台灣人普遍有「太愛買收納用具」的迷思,彷彿有了收納用品房間就會自動變整齊,但她提醒「收納工具只是輔助」,如果過度依賴收納用品只會讓家裏雜物越來越多。
很多人可能會有「收納也需要專人協助嗎?」的疑惑,這也是之琳第一次聽到「收納師」這個職業的疑問。
摺衣影片爆紅 保姆化身專職收納師
「我那時候看到摺衣服還要別人幫你摺…因為我自己會,就覺得這件事情很荒謬。」對於國小開始就會主動利用午休時間整理司令台雜物的之琳來說,「收納」是一種本能,實在很難想像有人不會收納、甚至需要花錢請人幫忙收納,但看了台灣第一位收納師的報導後,她才知道原來收納真的是一種專業,也讓那時擔任保姆的她決定追隨天命,買了幾本收納書加上幾個IKEA的袋子便嘗試接一些免費的收納案練習,並經營粉絲頁「之琳到你家-居家整理收納」,向大家分享她的收納心得。
但在之琳初出茅廬的3年前,「收納師」的概念並不普及,需要收納師的人並不多,臉書粉絲人數也一直卡在2000上下,讓她一度覺得乾脆乖乖回去專心當保姆算了,不過一切卻因一支摺衣影片而有了轉機。
這支分享破萬次的「口袋式摺衣法」影片本來是之琳閒暇時打發時間拍的,剪完上傳後之琳就和親友開心去唱KTV,沒想到在去唱歌的路上一看手機,已有50個分享,再隔一段時間,分享次數竟已破百,接下來開始有不少媒體的小編私訊她,詢問能不能轉載她的影片,轉載新聞上滿滿「摺衣達人」、「摺衣神手」的稱呼讓之琳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「真的很會摺衣服」,而粉絲人數也因此從2000多人飆升至3萬,才堅定了她繼續當「收納師」的信念。
東西太多成主要收納煩惱
「這份工作之所以能撐這麼久,最主要還是因為成就感。」之琳說整理的背後其實牽扯到很多心理學,為什麼客戶會瘋狂囤積或衝動購物,往往跟童年經歷與創傷有關,而進到一個人家裡往往能看到一個人「自己都不太願意面對的地方」,每次整理前的面談都像是心理諮商,一層層地剝開客戶的人生,而之琳的角色就像是個安放秘密的樹洞,靜靜聽進客戶的故事,為客戶保存著家中的秘密,只希望這次的收納能帶給客戶一些改變,幫助客戶展開一段「更好的生活」。
曾經看過這麼多的家庭,台灣人普遍碰到的收納煩惱是什麼呢?除了先前提到的「太愛買收納用具」外,之琳認為根本問題還是在於「東西過量」,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,即使不出門在家滑滑手機,都能用很低的價格買到許多全新的東西,因為物品價格太低了,許多人買的時候也不會精挑細選就造成不必要的消費,不喜歡了也不願意費心處理這些物品,使得家裡被雜物攻佔,而失去生活該有的樣子。
取回空間主導權—從局部改造開始
那要怎麼幫助顧客拿回生活的主導權呢?之琳分析「不擅整理的人通常是因為沒辦法想像東西拿出來、整理完的樣子」,像是她曾碰過必須擬定所有收納計畫才願意開始收拾的顧客,但想要一次到位的結果就是根本不知從何下手,因此她建議要從「看得到成果」的地方下手,好比先整理書桌或衣櫥,讓顧客感受到局部地方煥然一新之後才有動力繼續整理,也才有可能逐漸促成整個環境的改變。
而在實作方面,之琳給了一個很反直覺的建議——從「不要買太多收納用品」開始。如同之琳先前說的,當收納用品買多了放不滿時,人往往會想填滿它,而在無形中給自己更多堆放雜物的藉口,她提到過去曾經要一個客戶從一盒飾品中挑選要留下的,但每次客戶幾乎都原封不動地還給她,直到後來她故意拿一個小的飾品盒裝飾品給客戶挑選時,對方看著滿出來的飾品盒才願意丟掉大半,也讓她體悟到只要收納用品少了,東西沒地方放客戶就會自然想出辦法解決。
親子收納:針對孩子年齡分階段進行
而之琳過去的保姆經歷讓她更能從小孩及家長的角度出發,思索雙方在收納碰到的困擾,而過往因為保母進出孩子家庭的經驗,也讓她一走進一個家庭就能從家中的色彩、配置馬上猜到家裡的小孩性別及年齡而給出不同的收納建議。
她提到,親子收納必須分階段進行,在小孩一歲半之前,一定要由爸媽先規劃好小孩的活動範圍及物件,以小孩能聽懂的簡單指令(像是放到盒子裡)幫小孩建立收納習慣,而對於再大一點、六到七歲的孩子,因為已經有區分基本顏色物件的能力,可以把遊戲規則訂得更細緻一些,像是什麼顏色的盒子放什麼玩具,趁著孩子小的時候建立起收納習慣,她並提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,爸媽一定也要能自己遵守規則,才能給小孩好的示範,並培養好的習慣。
想知道更多親子收納或是居家收納的秘訣嗎?歡迎收看2019/1/3晚上8點Boxful任意存臉書展開的人生整理術直播間,讓之琳告訴你更多親子收納的小撇步!